從前有個男孩在他父親的農場工作。之前的地主留下一些不同的雜物:槌子、釘子,以及用來伐木的鐵楔子。某天,這個男孩找到一個楔子,但是眼見天色已晚,他必須準時回到家裡吃晚餐,於是他把楔子放在一棵小胡桃樹的根部,真心想要之後再回來拿。

但是他並沒有回來。男孩逐漸長大,這棵樹也是,將這個楔子包得越來越緊,直到完全包覆。

後來有一場暴風雪,這個男孩已經長大成人、結婚並接管了農場,被遺忘的楔子也不見蹤跡,因為已經深入樹的核心。

暴風雪增加了電線桿的負重,將電線拉扯到地上。一棵長成的胡桃樹本應輕而易舉地承受暴風雪的力量──但是這棵樹在那天晚上斷裂,只剩下一堆碎片。

這個已經埋藏在樹皮中多年的楔子在這棵樹上形成一個弱點,因為樹的纖維無法在此緊密結合,最後導致災難形成。

多馬‧孟蓀會長在2002年四月分享撒母耳‧惠特曼的故事。

孟蓀會長說:「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是的,甚至在我們的家人裡面,許多人的生活中也有這些隱藏的楔子。」

在我們的生命中存在靈性的楔子,就像這個故事中的鐵楔子一樣,擋在我們與我們永恆進步中間,最後可能導致災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楔子:

 

你重視物質事物勝過靈性事物

對耶穌基督福音的見證

世俗世界中的即時性總是對自然人心中的不耐煩存在吸引力。永恆慢條斯理地顯現出它的美好,因此很容易被每日生活中的繁瑣掩蓋。若沒有將優先順序做好,可能且將會妨礙你的信心。認同俗世事物可能會讓你在沒有尋求主的指引下就做出重大決定,最後會讓你無法與祂的誡命和諧共處。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壹書2:15-17

在俗世中保有永恆眼光並不簡單。拉曼和雷米爾看見天使──不只一次──卻仍然對不能當帶頭者和必須放棄他們的房子與財產的事情耿耿於懷。如果你也有這些掙扎,沒有人會論斷你……生於世但不屬於世。但是能夠退一步想,並以永恆眼光看事情,將會減少屬世問題發生時帶來的憂愁。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眼光被屬世的憂慮影響,轉向仁愛。那是與天堂連結最快的方式。

 

自由不是你接受的教養中的一部份

你從來沒有選擇去教會、你從來沒有選擇遵守誡命。你被期望要這麼做──不論是出於對懲罰的恐懼,或是害怕讓你的父母失望,你一直乖乖遵守。

教會非常重視自由選擇權;我們的選擇讓我們來到世界上、獲得身體,並成為第一地位中計畫的一部份。去決定孩童幾歲能被允許選擇是否要去教會相當困難,而且每個孩子(每個父母)也不一樣。但是並非出於恐懼或強迫,自願去教會會學到一些事情。

做出去教會的選擇並獲得你自己對耶穌基督的福音,會在你的燈中一點一滴地放入油。你不能依賴你父母親的見證,不論他們的見證有多強──父母親,一旦孩子離開家,這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他們自己做出要(或不要)去教會的選擇。如果他們一輩子都是被強迫去教會的,那麼當父母帶領的手消失時,停止去教會可能會變得相當誘人。

在2010年六月,旌旗的文章《選擇權是我們永恆進步的必要條件》中寫道:「我們的天父已經給了我們選擇權。這個自己做選擇的能力是救恩計畫的必要部分。」

 

永恆的概念對你來說不堪負荷

今天已經夠長了,我為什麼還要無止盡的明天?

身為後期聖徒,我很肯定你已經注意到永遠的重要性。我們在孩童時代唱著「家庭能永遠在一起」;我們被勸告要謹慎選擇我們的配偶,因為婚姻的結合是永恆的。永遠存在於後期聖徒文化中的每個角落,對某些人來說,這就是太多了。

這並不代表你不愛你的家人,或是你不想要永遠和你的配偶在一起。也許你的孩子吵吵鬧鬧,或是你和你的配偶吵架,或是永恆的重量滲入你的內心,讓你寒毛直豎。

冷靜下來。沒有關係的。陶德‧克理斯多長老在2011年楊百翰大學的爐邊聚會說:

「我們養育我們的家庭是一次一天的事情。我們克服不完全是一次一天的事情。我們持守信心到最後是一次一天的事情。」

活在當下,同時保有永恆觀點──別太傷神去想永恆的意義。

 

你看待自己的態度基於其他人的意見

他人的肯定是以社群媒體的形式來到。你需要其他人告訴你一首歌酷不酷。你丟掉一雙你最喜歡的球鞋,只因為其他人說那雙鞋很醜。你重視其他人的意見,到了讓它們每天幫你做決定的程度。

讓你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而非以開放的心接受神的指引。在我們周遭的世界日新月異;是非觀念每年都不一樣。以世界上搖擺不定的意見作為你去決定你自己的焦點,可能代表的是模糊的線條與不穩定。

當我們同時以俗世的標準與主的標準評論我們自己時,可能會產生嚴重的自我掙扎。「我想要成為完美的摩爾門母親,但是我也想要看起來光鮮亮麗。我想要漂亮,但是我想要烘培完美的節日餅乾,還有拿到我的碩士學位。」「我想要成為忠信的聖職領袖,但是我想要星期六的時候去健身房,星期日的時候看美式足球比賽。」最後,我們會失去其中一個標準。

此外,如果我們從別人的外貌評論我們自己,我們可能會感到自卑。許多慈助會的姊妹不參加教會,是因為她們覺得人們會注意到他們對耶穌基督福音的見證不足,或是因她的家庭不完美。許多聖職持有人也迷失了,只因為他覺得他很「特別」或是和「其他的摩爾門教徒」顯得「不一樣」。

在2015年十月的總會大會,理查‧梅恩長老談到:「我們今生所體驗的喜樂與我們如何將耶穌基督的教導、榜樣和贖罪犧牲置於生活的中心息息相關。」

 

你覺得很難原諒人

當驕傲受傷、希望與夢想失落,或是失去至親之人的時候,重新站起並向前邁進看似不可能。身為人類,我們有推卸責任的傾向──我們想要讓某個人為我們受到的錯待負責。當我們在心中不斷對我們的鄰人懷有敵意,並讓其決定我們的行動時,那我們就是在傷害自己。

在2006年十月總會大會,大衛‧貝納回憶他與不活躍成員共事的許多經驗,這些人不活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錯待了。不論是感到被孤立、另一位成員無心的評論,或是來自教會領袖逆耳的忠告,貝納長老注意到不斷發生的前兆是:「我被……冒犯。」

他告訴他們以下的智慧:

你因為有人在教會中得罪你,就從此失去接受教儀和聖餐祝福的機會了。你自行退出,讓自己不再常常有聖靈為伴。你因為有人在教會得罪你,從此斷絕了聖職教儀和聖殿的祝福。你不但斬斷了自己服務他人以及學習成長的機會,並且還留下障礙,妨礙你的孩子、子孫以及後代子孫靈性的成長。

 

你從不檢視你的自負

我們談到一連串讓無數忠信、謙卑的民族與人們轉變成邪惡的人民的事件,並稱之為「驕傲的循環」,不是沒有原因的。

彭蓀會長在他1989年四月的總會大會演講中,談到驕傲讓罪趁虛而入,並稱之為「普通的罪、很嚴重的罪」。正如彭蓀會長所描述的,驕傲是我們心中的敵意,讓我們反對神的教導,也反對我們鄰人的友誼。

今日的世界中極為強調個人主義與獨善其身,更有對驕傲的戒心鬆懈的趨勢。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驕傲,那麼辨認出對謙卑的需求是更不可能的。一些你可能有驕傲的心的現象包括:

  • 難以接受他人的建議或批評
  • 防禦心態
  • 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 挑其他人或教會的毛病
  • 自吹自擂
  • 膚淺
  • 無法接受擁有威信的人物

在2001年四月的總會大會演講中,詹森談到孩子是謙卑的完美典型。詹森教導後期聖徒,要努力培養像孩子一般的謙卑精神──需要聖靈與對基督贖罪的信任的漸進過程,正如摩賽亞書3:19:

因為自然人是神的敵人,自亞當墜落時起如此,將來也如此,永永遠遠也如此,除非他順服神聖之靈的勸導,脫離自然人,藉著主基督的贖罪而成為聖徒,變得像小孩一樣,順從、溫順、謙卑、有耐心、充滿愛心、願意順從主認為適合加諸於他的一切,就像小孩順從他父親一樣。

 

你在看似微小的事情上感到極大的罪惡感與不配稱

在聖餐中拿兩塊麵包是罪嗎?我需要悔改嗎?我在九歲暢飲的可樂呢?我說髒話,我會下地獄嗎?為什麼主教對我這麼冷漠?

雖然這些很明顯是誇張化,但是如果你因為沒有恪守嚴格的宗教規範而不斷責怪自己,你可能有問題。

「Scrupulosity(宗教或道德強迫症)」指的是宗教或道德的極端行為。一位在愛達荷州的男士為此種強迫症所苦,他開始打電話給每個他覺得曾經錯待的人,寄支票給他們,希望能彌補過錯。他發現自己晚上醒來,為他過去的行為感到愧疚,並對他未來所有的行為要求完全的誠實。最後,他走到離開教會是他唯一的選擇的地步。

宗教或道德強迫症發生在道德標準與行為規範特別受重視的宗教團體當中。身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我們著重在以我們的信仰生活並維護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嘗試變得像基督」──也就是說,努力變得完美。這可能會讓你感到很多壓力。

太平洋心理學研究所的蜜雪兒‧梅地羅博士,在2015年針對這點研究後期聖徒,並比較宗教或道德強迫症的程度與對宗教的篤信程度。在摩爾門教義當中,那些有高度宗教或道德強迫症的人呈現較低程度的篤信程度,反之亦然。他們發現那些認為神是比較慈愛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強迫症的趨勢。

雖然沒有人假設相關程度就代表因果關係,如果你覺得罪惡感已經無法負荷,記住神對祂的子女無限的愛以及完全了解贖罪不會讓你吃虧。也就是說,你如果感受到嚴重的強迫症,請尋求心理健康專家的幫助。

 

你看事情只有黑與白

沒有灰色地帶。模稜兩可?你無法忍受。很不幸地,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有段歷史,可能會讓你覺得難以負荷。一夫多妻、先見石、種族與聖職,可能都會成為某個試著獲得對耶穌基督福音見證的人的障礙。

對某些人來說,區分他們不了解的事情,並將這些事情放到他們腦中「將來再決定」的資料夾很簡單。但是對那些忍受不了模稜兩可的事情的人是不夠的。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為了細節而給自己壓力,對你建立信心的基礎產生質疑,然後一跤跌入懷疑與不信中。

我不會撒謊說學習在不確定中生活很容易,因為確實不容易──但是有些事情確實是我們目前的能力無法理解的。這並不代表你永遠不會了解它們,或是你不被允許去深入研究它們。如果蒐集所有你能找到的資訊能讓你的心裡舒服一些的話,那就去做──要確定這些資訊是來自可信賴的消息來源。教會最近鼓勵的歷史透明化,就是為了鼓勵教會成員更加熟悉所有的教會歷史──是的,包括具有爭議性的部分。

確保你問了所有想問的問題,不要讓它們惡化成為懷疑。一個真心誠意的問題只會鞏固你對耶穌基督福音的見證。在經文當中尋找、問你的主教,並祈求理解。當你覺得自己因為認知有所出入而陷入不信當中,請依賴教義中確切的事情。

 

你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尋求 對耶穌基督福音的見證

因此,你們祈求,就必得著;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必得著;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尼腓三書27:29

毫無疑問,身為教會的成員,你一定聽過這段經文不下數次。也許你的主日學教師在課堂當中唸出來,然後讓你自己去做──看看這節經文是否真實。也許你祈禱過、也許你忘記了,也許你獲得強烈的個人啟示,知道這是真實的教會。

獲得對耶穌基督福音的見證從一小滴信心開始,並隨著時間與行動成長。如果你覺得你一直都在借別人的光,請不要遲疑問你自己。如果經過深思熟慮,且毫無遲疑,那麼問題是信心的催化劑。

天父知道我們是套裝產品,祂完全知道我們會面對的考驗與我們對抗的心魔。亨利‧艾寧會長曾經教導:「我們需要超越一己的力量,才能在人生的各種情況當中遵守誡命。」我們考驗的困難與我們對抗它們的能力是呈正相關的。我們獲得贖罪的潔淨與增添力量的大能,在我們覺得重擔難以負荷時,扶我們一把。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述的狀況,請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大多數的人在某些時刻都曾經歷過這些狀況。自我檢視、沉思並祈禱,能幫助我們所有人改進。了解你自己與自己特定的弱點,能幫助你以對的方式,在對的地方尋求力量。

你是否有克服過任何這些傾向?你怎麼做到的?你如何獲得你個人對耶穌基督福音的見證?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吧!

 

原始文章:Are You Going to Lose Your Testimony of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作者:Gabriella Loosle。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Erin Chung

我在南台灣的高雄土生土長,我是個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歸信者。我喜愛旅遊、學習語言,更愛耶穌基督的福音。福音使我在生命的旅程中更有目的與方向,我知道我從哪裡來,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在死後會去到哪裡。耶穌基督的福音讓我面對困難時更堅強,我也知道該如何尋求幫助。福音真的改變了我的生命!

Latest posts by Erin Chung (see all)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