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尼腓三書18章,正思考著救主對聖餐的教導,意外注意到一個重複再三的句子:吃了且吃夠了。
什麼叫做吃了且吃夠了?
我記得還在上初級會的時候總是喜歡拿到最大塊的麵包,從聖餐祈禱文開始念的時候就不太專注,一直到聖職弟兄把聖餐盤遞到面前,眼球還賊窩窩地在盤上逡巡,揀了一個大的就喜孜孜下肚,一直難耐焦灼到聖餐聚會結束,衝去廚房搶食剩下來的用不到的吐司。
吃了且吃夠了。
曾經聽過一個有趣的見證,一位中年姊妹在台上告解,語帶不容置疑的誠懇說她老是選擘得最大塊的麵包吃,挑盛得最滿的水喝,因為覺得自己犯的罪太多,需要救主「額外」的赦免。台下聽了都笑了。
吃了且吃夠了?
我無法想像在最後的晚餐上,那個點起黃燭燈光的澹泊與嚴肅的靜夜中,充滿憐憫的救主會從櫥櫃裡拿出一條又一條烤得蓬鬆鬆油膩膩的吐司麵包,用鋸齒狀的長刀大塊爽利的切,啪啪俐落地遞到門徒盤上,再扛美酒一桶,吭啷,乾杯豪飲。吃了且吃夠了。
不是這樣的。救主的一舉一動應該是緩慢而溫柔,時而低頭認真擘餅,時而抬頭看著十二張聲色各異的臉孔。山雨欲來風滿樓,擘餅倒酒的動作因為被一陣陣悲愴的情緒亂流干擾而不是很流暢,手壓麵包的力道重了一些,把指紋和密密心事給壓進了麵團本來光勻的表面。
歷史以那樣一個平凡的動作和日常溫馨,來引進後來慷慨赴命的悲壯血章。救主是在那樣的氣場下,說出這段話:「你們應當這樣做,以記得我的身體,這身體我已給你們看了。這樣也是要向父證明,你們一直記得我。如果你們一直記得我,就必有我的靈與你們同在」。
我們在聆聽聖餐祈禱詞的時候,是否可以試著揣摩那樣的氣氛,那樣澹泊中的凝重莊嚴?
麵包和水象徵救主的身體和血,意味著祂一生的完美榜樣、大愛犧牲,與最終勝利的復活。吃了且吃夠並不意味脾胃的飽足,如果是漫不經心的吃,帶著嬉鬧玩笑的吃,那怎麼吃也都不會夠,就像救主在另一處的教導:「你們的祖宗在曠野中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
身為凡人,我們難以體會基督犧牲的大愛慈悲,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學習太多,畢竟紀念祂的犧牲、應用祂的恩典是終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從這點來看,或許吃夠也不意味著完全夠,但我想至少應該要是夠我們嚴肅,夠我們回顧與反省,夠我們獲得一週復一週憑著信心與耐心踽踽前進的力量。
我希望下次聖餐聚會的時候,我能帶著疲乏與飢渴的心靈,領受那簡單的餅和水,然後說,吃了且吃夠了。
Chun Su
Latest posts by Chun Su (see all)
- 拜訪──改寫自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 - 2020年 6 月 10日
- 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才幹的比喻給予的教訓 - 2020年 3 月 10日
- 吃了且吃夠了 - 2019年 6 月 18日